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15日提供的消息說,

強磁

  經過十多年的科技攻關,中國已成功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品質稀土金屬及合金產業化制備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材料保障。   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的稀土,是17種元素的統稱。

磁石

  上世紀80年代至今,隨著稀土磁性、催化等材料的快速發展,全球稀土應用大幅增長,一些國家甚至將其列為本世紀的“戰略元素”。其中,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已成為汽車、電子、IT、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的重點支撐材料。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預計,未來10年,以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為核心的稀土功能材料仍將是稀土應用的重點,也是國際尖端技術領域競相爭奪的戰略制高點。稀土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需要高品質的稀土金屬和合金作為基礎原材料。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最大稀土資源國,稀土儲量大,

鐵氧體

  礦種全。經過近5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占世界稀土總量的90%以上。但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稀土金屬產業規模較小,生產工藝落后,產品純度低。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新聞發言人張世榮介紹說,為了改變中國稀土金屬及其合金生產技術、設備落后和產品檔次低的現狀,突破國外的技術封鎖,中國加強研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張世榮表示,通過技術攻關,中國提高了稀土金屬冶煉水平及產品檔次,

磁鋼

  高純稀土金屬純度≥99.99%,單爐產能提高了10倍以上,能耗降低六成左右。中國的稀土釹鐵硼磁體已進入國外壟斷的高新技術領域。

  張世榮所在的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規模最大的綜合性研究開發機構,

磁鐵生產廠家

  為“兩彈一星”、“神舟飛船”等提供了一批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其中,該院下屬的稀土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的技術,支持了全球65%以上的稀土產品生產。